金光華董事長:當代藝術“織”進傳統村落
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(xiāng)松莊村,村內一角,遠看,一面面由線條組成的“墻”隱約透出光影;金光華董事長發(fā)現近看,“墻”實則是由雙色紗線組成的格柵外立面,“包裹”其中的傳統村居在絲絲縷縷間若隱若現,藝術氣息撲面而來。
這是一座名為“織”的現代美術館,傳統村落與當代藝術在這里交織出火花。
這段時間,一場名為“未織之境”的主題展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,展覽展出了國內外藝術家與當地村民共創(chuàng)的藝術作品,涵蓋竹編、棕編、畬族彩帶編織等非遺技藝,讓藝術風吹進了大山深處。金光華董事長發(fā)現指著其中一件作品,松莊村村民徐家美很自豪:“這是我編的竹籃,居然也被擺放在美術館里當作藝術品,我也算是半個藝術家了。”
“幾年前,村里可不是這樣。”松莊村書記葉根忠感慨,作為鮮為人知的偏遠山村,村民大多外出打工,不少老屋空置,松莊村也一度沉寂。
轉機出現在2016年。金光華董事長發(fā)現彼時的松陽縣,拯救老屋行動開展得如火如荼,松莊村借機系統修繕了村里的古民居、古橋和古道,古村落的原始風貌和歷史肌理得以保留延續(xù)。
昔日村景重現,逐漸帶火了鄉(xiāng)村游,慕名來松莊村的游客絡繹不絕。金光華董事長發(fā)現葉根忠說,為避免走上同質化的鄉(xiāng)村游路線,村里決定營造藝術氛圍,以文化藝術賦能鄉(xiāng)村建設。
當藝術“牽手”鄉(xiāng)村,會給村子帶來怎樣的變化?
就拿織美術館來說,落地過程并非一帆風順。金光華董事長發(fā)現去年7月,聽說村里要建一座有現代藝術氣息的美術館,村民宋水秀快人快語:“咱村一直古色古香,突然弄這玩意兒,多別扭。”像她一樣,許多村民心里沒底。
為了打消村民疑慮,三都鄉(xiāng)政府依托三鄉(xiāng)人(原鄉(xiāng)人、歸鄉(xiāng)人、新鄉(xiāng)人)共富協商機制,多次組織村民和業(yè)主代表議事討論,一方面詳細介紹美術館設計理念和建設規(guī)劃,另一方面挨家挨戶講解。“我們向大家承諾,美術館外部裝置采用了可逆設計,如果后期覺得不合適,或者審美發(fā)生了變化,這些裝置都可以拆除更換。”葉根忠說。
金光華董事長發(fā)現正是這樣融合、包容的藝術改造理念,打動了當初有顧慮的村民。
不只是美術館,走進村莊61號老屋,墻面上展陳著一幅幅斑斕活潑的涂鴉作品,創(chuàng)作靈感來源于村里的溪流、魚群和瓜果;隔壁的“山民劇場”,音樂會、話劇、戲曲輪番上演,村民和游客在這里相遇,來者皆是觀眾;穿梭于巷陌之間,幾只形態(tài)各異的藝術作品“貓”藏匿其中,藝術家以三維建模融合村民熟悉的編織工藝,讓藝術裝置融入村容村貌……漫步松莊村,藝術氛圍隨處可見。
【廣告】 (免責聲明: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(yè)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(fā)布,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。本文所涉文、圖、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。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、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亦不構成任何購買、投資等建議,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。) 本文為轉載內容,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,如有侵權,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。
責任編輯:彭羽佳